南京---栖霞山---栖霞寺---舍利塔----千佛岩---南朝陵墓群及石刻---返回南京
栖霞山风景区位于南京市东北郊,距市区22公里,以栖霞山为中心,兼有许多南朝陵墓巨型石刻碑记,自然景观以山景和森林景观著称。每当深秋,层林尽染,“秋栖霞”名闻遐迩, “金陵每一名秀山”千古流传。区内主要景点有:栖霞山、栖霞寺、舍利塔、千佛岩、南朝陵墓群及石刻。
栖霞山——位于南京城东北22公里处。古名摄山,南朝时曾建有“栖霞精舍”,因此得名。山有三峰,东峰如龙,西峰似虎,各名龙山、虎山。主峰三茅峰,又名凤翔峰,海拔286米。栖霞山没有高峻,但清幽怡静,风景迷人,名胜古迹,遍布诸峰,被誉为“金陵第一名秀山”。尤其是深秋的栖霞,枫林如火,漫山红遍,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。南京人素有“春牛首,秋栖霞”之说。
栖霞寺——位于栖霞山中峰西麓,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(489年),至今已有1500年厍。南朝刘宋年间(420--479年),名僧绍隐居于此,南齐时舍宅为寺,取名“栖霞精舍”。唐代时更名功德寺,增建了殿宇宫室40余所,异常壮观,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、湖北荆山的玉泉寺、浙江天台的国清寺齐名,并称“天下四大丛林”。后多次被毁,又多次重建,现寺院为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重建,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佛寺。现有山门、天王殿、毗卢殿、藏经楼、摄翠楼等主体建筑。
彩虹明镜——在栖霞寺前,是栖霞山风景区第一景,为清乾隆皇帝南巡时在栖霞山行宫驻跸期间兴建,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,水清如镜,故名明镜湖。湖上有九曲桥,湖亭设计精巧,浑为一体,合称“彩虹明镜”。
明君碑——在栖霞山门右侧有一碑亭,亭内有明征君碑,是唐代上元元年(674年)为纪念栖霞寺创建者名僧绍而立。他曾几次被皇帝征为记室参军、国子博士等,都称病不去,隐居山中,故称“征君”。碑高2.74米,宽1.31米,厚0.36米,相传碑阴“栖霞”二字为唐高宗李治所撰,是关于名僧的传说,由书法家高正臣所书。
舍利塔——位于栖霞寺藏经楼南侧。此塔建于隋文帝全寿元年(601年),南唐时重修。全塔用白石垒砌,仿木结构,高18米,五层八面,壁上有浮雕,刻有四天王像及佛像经文,塔基须弥座上刻有莲花及整个释迦八相图,依次是托胎、诞生、出游、苦行、坐禅、说法、降魔、涅盘。整个画面造型庄重,雕刻华美,是我国古代建筑和佛教艺术的杰作。
千佛岩——位于栖霞山纱帽峰到紫盆峰西的岩壁上。据传,栖霞寺创建人僧绍曾梦见西岩壁上有如来佛光,于是立志在此凿造佛像。他病故后,其子在南齐永明二年(484年)开始与僧智度禅师在西壁上凿佛龛,镌刻了三尊佛像,这三佛合称“西方三圣”,该殿也称“三圣殿”。其正中无量寿佛连座高三丈三尺,是千佛岩中最大的佛,所以此窟名“无量佛”,又称“大佛阁”。梁大同元年(504年)又传佛龛顶上出现佛光,因而齐梁两朝封建贵族如齐文惠太子、豫章文献王及臣民以为佛祖显灵,竞相捐资凿石造像,号称千佛而得名千佛岩。佛像有坐有立,大有数丈,小仅盈寸,造型精美,与大同、云冈石窟南北齐名。千佛岩在宋明两代,曾有修葺和增刻。岩壁上还有宋游九言所书的“古千佛岩栖霞寺”七个楷书大字。
自驾路线:从上海走沪宁高速公路转到外环绕城公路往二桥方向,到柳塘出口下,再往东方向栖霞大道就可达景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