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免为月饼所累
经过喧嚣一时的月饼大战,不少网友认为吃月饼就是吃一个习俗、吃一个热闹,不需要送大量的月饼,现在的月饼更多是作为礼品被送来送去,造成极大的浪费。
网友“春风化雨”认为赠送月饼应当有个度,否则变成一种甜蜜的负担。因为月饼是时鲜食品,如不尽快吃掉,就会造成资源与金钱的浪费,违背了送礼的初衷。他进一步建议:“一、今后凡家人中秋送礼给长辈互相之间通通气、协调一下:谁送月饼、谁送水果、谁送烟酒……可以各不相同,但一定要实惠,既表示了儿孙孝敬老人的心意,又贴近老人的需求;二、亲朋好友之间,也要互相通气。除了象征性的送点月饼、意思一下,还可以改送什么音乐会、戏剧、公园的门票,精致的工艺品等等,既表达了作为朋友的心意,又有新的创意。其实,中国有句古话: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义重。”
四川大学从事社会学研究的何教授则表示,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,只有淡化中秋节送月饼的风俗,强调中秋节的其他元素。“古人过中秋,要赏月,还要拜月、祭月、娱月,还会吟诗作赋来歌咏月亮!”何教授说,比起月饼,一家人团团圆圆才是最重要的。他提醒消费者,今后的中秋节应尽量做到科学消费、理性消费,从而避免为月饼所累。
而一些网友则表示,在中秋节吃月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,是很难改变的,但是作为厂商来讲能不能在用料上转变一下思路,生产一些健康食物来替代,厂商在制作月饼的时候,考虑制成爽口的、保质期更长的月饼,或推出无糖健康月饼和低热、低糖月饼,以迎合消费者对于健康饮食的推崇。从工艺和配料改良,以适应现代人对口味及营养方面的要求,这样既实现了过节的风俗,也有食用的价值,不会造成太大的浪费。
相关资讯:
处理节后月饼 做菜吃味道好
“年年过中秋,年年剩月饼。月饼轮流走,就是不进口。”这是市民关于月饼的一首打油诗,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节后月饼难处理的问题。记者昨日调查发现,不少市民在处理剩余月饼时也奇招不少。
爱心法子:送给清洁工
“我都送给小区的保安和钟点工了。”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孙小姐告诉记者,每年不但单位发月饼,朋友同事也会送,过完节家里还剩几盒月饼没开封。孙小姐告诉记者,有一次她无意问起来家帮忙打扫的钟点工有没有买月饼,钟点工阿姨很不好意思地说:“现在好吃一点的月饼都好贵,哪里买得起。”她马上就送了两盒月饼给她。